浦瑞文摘
金融知识
浦瑞论坛
金融导航
 
金融业培训课程
证券业培训课程
基金业培训课程
银行业培训课程
其他金融业培训课程
通用培训课程
 
首页 > 培训资讯 > 浦瑞论坛
 
浦瑞论坛
 
哈里波特与火焰杯

今日蒙几位家长所托,带着4个小萝卜头去观看热门电影《哈里波特与火焰杯》。本想在门口溜达溜达等他们出来,但是寒风凛冽,想想左右作陪了,影片又要2个半小时,索性自己也买张票一起进去陪看吧,居然还满座了,只好和孩子们挤在加座的椅子上观看。

坐定了之后看看荧幕,是英文原版加中文字幕,想想有多久没有看过这样的电影了?记得读研究生的时候,一个月好像只有128元,很清贫,除了打球、打牌,当时主要的娱乐之一就是周末花4元钱和同学一路上嘻嘻哈哈骑自行车到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礼堂里看2部原版国外影片。那时候物质上清贫,但是时间有的是,也不浮躁,每次既看电影又学外语,算是一举两得。1994年来深圳工作之后好不容易攒了点钱立刻就买了一部康佳彩电,每天下班回家就看本港台和明珠台的外语频道的930节目,天天都有原版片。95年以后生活、工作都开始繁忙起来,就与电视电影逐渐绝缘了。现在孩子大了,个人的时间又渐渐多了,可以重新捡回原来的一些爱好。

2个半小时看下来,孩子们个个都说好看,我也觉得值得一看,难怪《哈里波特》最近一直连续蝉联北美电影票房的榜首,估计在全世界的票房都不错。记得2001年12月还曾在纽约的林肯影院观看了当时风靡全球的哈里波特第一集,一转眼,哈里波特红了这么久了。

现在想想,这个世界真是每天都在制造人间奇迹,哈里波特的诞生乃至风靡全球就是奇迹之一。现在,全世界的孩子们都喜欢哈里波特,据说,今年年初哈里波特第六集书籍在美国某日凌晨首发时,很多美国孩子冒着寒冷半夜12点排队购买,这么多人这么喜欢,一定有它的道理。所以,如果大家有空,建议去看看这部电影,它展现的世界与我们真实的世界不太一样,作者罗琳的对于写作的执着和想象力非同一般,电影家们的艺术创造力和魅力也非同一般。

浦瑞斑竹于2005年12月17日

推荐文章1:哈利波特是谁?

一个风靡了世界的男孩儿,他生活在二十世纪末的现实世界,父母双亡,在姨母一家的欺侮中度日;但同时他却也拥有穿行于魔法世界的能力,通过九又四分之三站台,他进入了自己一无所知的魔法学校。终于他发现,自己具有一般巫师比不上的能力,是神秘世界居民们的最大希望……。

送信的私人猫头鹰、最新型的飞天扫帚、可以看到内心中最渴望事物的魔镜、让你隐身到处游荡的披风……波特的生命中充满了神奇与惊险,而他的学校生涯,不过才开了一个头儿……

他会不会找到那个谁也不敢说出名字的黑暗头目,为他的父母报仇呢?让我们去看看这个故事吧!

 

推荐文章2:爱丁堡的J·K·罗琳
http://www.csonline.com.cn 2004年01月05日19时17分 来源:星辰在线

在几年前,J·K·罗琳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女人,为生计所迫,做衣做饭,伺候孩子……可眼下,她已是大名鼎鼎,如日中天,成了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。也许这是个案,不具有代表性。

同样是前些年,未来学家们还在滔滔不绝地预言世界的走向,说什么人类生活会出现什么变化,乃至国际社会将呈现怎样的格局等等,可眨眼之间却都噤若寒蝉,不再听到他们仙人指数、口吐莲花的妙论。不是他们有了自知之明,乃是这个世界变得太无序、太被一些不确定因素左右了,哪怕是一点儿微小的动因,都可能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大开大合、大起大落。

我说的或许有点儿悬,但这绝非危言耸听。因为我们的预见无论有多高远,也很难追赶上世事的瞬息万变。君不见昨天有人还在趾高气扬、不可一世?然而倏忽不足一月,一个号称中东地区的军事大国就在美英联军的轰炸下土崩瓦解了。谁能想到?连美国人自己都没有心理准备。所以,千万不要对我们取得的什么成就沾沾自喜,更不要以为我们什么都了然于胸,可以指点江山。其实,我们对自然和世界的了解还差得远,远不像有人说的那样什么都稳操胜券。
反过来,我们再看看英国的那个离了婚的女人。她独自抚养着儿女,为了生活竟冒着失去领取救济金的危险偷偷打工,一旦闲下来,便在住家旁的小咖啡馆里忘情地写呀写,写她心中的魔幻世界……5年里,她强迫自己不停地写作。她把写好的小说送给出版商,遭遇到的是屡屡的退稿,但是她依然如故,锲而不舍……结果尽人皆知,她不仅获得了成功,也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。
喜欢《哈利·波特》我觉得总比喜欢满大街的文学垃圾要好,起码它能给人以对现实世界的某种启迪和幻想,这要比教人沉迷于无病呻吟、卿卿我我健康得多。遗憾的是,我们的作家顶着灵魂工程师的桂冠,担着“第二家长”和“第二老师”的职责却很少关注孩子在想什么。追问得急了,他们说创作没自由,要不就讲他们是“戴着枷锁跳舞”……可依我看,那都是托辞。他们不仅不懂什么是“寓教于乐”,也不知道什么是“寓乐于教”。再追问下去,他们干脆两手一摊,一副无能为力样子。这就是今日我们作家们的画像。

对我来说,英国的小说多少也读过几本,知道英国的小说家对现实的关怀更多于浪漫的观照。从乔叟、弥尔顿到莎士比亚、狄更斯,从哈代、萧伯纳、柯南道尔,再到吉卜林、劳伦斯和毛姆,即便是勃朗特姐妹的作品,尽管读来令人压抑和冷寂,但也无不充满了内心的呼唤和对沉闷生活的诅咒。也许柯南道尔是个个别。他用世俗的眼光描述现代生活,有取悦读者之嫌,但谁能说他不是一个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缤纷图景,描绘得最迷人、最使人眼花缭乱的一位大师呢?他反映了现代科技的进步,揭露了英国现代繁荣背后的丑陋一面,他深刻地剖析了英国政治制度的成功和弊端,当然他也从没忘记他的侦探小说是为了让大众消遣的。J·K·罗琳的小说就是一部大人孩子雅俗共赏的消遣小说。J·K·罗琳写小说的目的说不定就是想哄她的孩子才写的,也说不定这其中就隐含着她自己童年的影子。我不敢说作者没有功利目的,但我猜想得到,在《哈利·波特》的写作上,J·K·罗琳塑造的赫敏、罗斯等等,就是孩子在她心中应有的形象。她欣赏孩子的顽皮。不论是疼爱还是被他们闹得心烦,她甚至是在颂扬和崇拜他们,所以才赋予了他们那么多的美好想法之后,让他们在幻想的世界里自由地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、天真无邪和调皮捣蛋……
爱丁堡的街道上张贴着电影《哈利·波特》续集的大幅海报,连公共汽车上,那个戴着眼镜调皮又腼腆的小男孩也在向行人眨着眼睛。好像在问:认识我么?我又来了。快到电影院去看我的新魔法吧。我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快乐!自然的,J·K·罗琳再也不会坐在街边的咖啡馆里写她的《哈利·波特》了。她新近出版了自己的传记,新一轮的“J·K·罗琳热”又开始了。但人们只能在照片和镜头里看到她的身影,她成了名人,名人是没有自由的。J·K·罗琳已是媒体追捧的对象,就像当今大红大紫的明星,你很难再看到她生活中的一面了。

一阵秋雨飘来,爱丁堡城变得朦胧起来。我是在雨中登上这座引人遐思的古堡的。黢黑的石头路面闪着幽暗的光,游客都避雨去了,四周高耸的石墙和堡垒似的建筑物使走在下面的人显得格外渺小。城堡前的平台被矮墙围着,有数门巨炮伸向远处的海湾,据说,从那里出去就是北海了。古堡最初是为了军事目的修建的,到11世纪才成了苏格兰王室的居住地,当然这里免不了要遭到战乱的破坏,炮火的洗礼是免不了的,但石头的建筑最终还是幸存下来。坐在古堡的垛口上俯瞰雨雾笼罩的城市,冥冥中只有风的低鸣。

雨停了,厚厚的云层被撕开一角,几缕金色的阳光洒向海面。站在王子街熙来攘往的人流中,回望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古堡,暮色里,那高低错落的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的剪影,不由又想到J·K·罗琳笔下的童话世界。

这个在今天比英国女王还要富有的女人,会给我们再讲些什么故事?

推荐文章3:网上摘录

在美国电台为《哈里·波特》系列电影配音的美国演员吉姆·戴勒日前透露,《哈里·波特》的女作者罗琳有可能会在第7部终结篇里安排这个魔幻少年被人杀死。这样的大结局也许会令不少波特迷感到伤心不已。

戴勒还证实,罗琳最近已经开始撰写第7部《哈里·波特》,这将是她写的最后一部《哈里·波特》。

戴勒说:“可能是罗琳与波特这个人物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太长了,她真的想在小说最后安排他死去。””

曾和罗琳见过几面的戴勒并没有透露罗琳想让波特以何种方式死去,不过戴勒的说法与此前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·拉德克里夫的说法不谋而合,丹尼尔去年就说过:“我一直怀疑最后波特会死去。”

J.K.罗琳。英国女作家。本名乔安妮·凯瑟琳·罗琳,1966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。她父亲是罗伊斯罗尔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,母亲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。罗琳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相貌平平的女孩,非常爱学习,有点害羞,流着鼻涕,还比较野。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,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。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。创作的动力和欲望,从此没有离开过她。她曾当过短时间的教师和秘书。

罗琳热爱英国文学,大学主修的是法语。毕业后,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,随即和当地的一位记者坠入情网。无奈的是,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。不久,她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洁西卡回到了英国,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。找不到工作的她,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挤金养活自己和女儿。

24岁那年,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,一个瘦弱、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,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。他一下子闯进了她的生命,使她萌生了创作哈利·波特的念头。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,但她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,终于把这个哈利·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。于是,哈利·波特诞生了——一个10岁小男孩,瘦小的个子,黑色乱蓬蓬的头发,明亮的绿色眼睛,戴着圆形眼镜,前额上有一道细长、闪电状的伤疤……哈利·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。

作为一个单身母亲,罗琳母女的生活极其艰辛。在开始写作哈利·波特系列童话的第一部《哈利·波特与魔法石》时,罗琳因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,时常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把哈里·波特的故事写在小纸片上。不过,她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。童话一出版便备受瞩目,好评如潮,其中包括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,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。随后罗琳又分别于1998年与1999年创作了《哈利·波特与密室》和《哈利·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》,进一步轰动世界。2000年7月,随着第四部《哈利·波特与火杯》的问世,世界范围的哈利·波特热持续升温,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。最新公布的销售数字显示,罗林撰写的"哈利波特系列"第一集,已成为2001年英国最畅销的小说。它创下了用46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3500万册的惊人纪录。而根据"哈利波特系列"拍摄的电影自从上映以来,也纷纷在世界不少地方打破当地的票房纪录。2003年6月,她的第五部作品《哈利·波特与凤凰社》问世,再次掀起"哈利波特"狂潮。迄今,其作品已被译成60多种语言,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达2亿多册。

罗琳女士和女儿住在爱丁堡。但单身的她,已于2001年圣诞节后节礼日(Boxing Day)与麻醉医师尼尔·默里在苏格兰的新居举行结婚典礼。婚事的办理相当低调,只有15人出席,而且出席者大多是双方的亲属。有趣的是,罗林与前夫所生的8岁大的女儿,在母亲的再婚礼上充任三位伴娘中的一位。现在,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儿子,名叫戴维。如今,她与丈夫以及一对儿女生活得很幸福。

"哈利波特"带给罗琳巨大的荣誉和财富。她的故事犹如现代版的灰姑娘,在世界各地流传着。

 

 
 
 
分享到: